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[唐]劉長卿
日暮蒼山遠,天寒白屋貧。
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。
傍晚時分,日月移替,暮色蒼茫,詩人極目遠望,青山影影綽綽漸沒。覆雪的白色屋頂或者白色房屋在天寒地凍、萬籟俱寂之中顯得非常衰颯與貧瘠,這是人氣與自然的涼薄,芙蓉山上人跡罕至、曠野孤寂、房屋簡陋、林荒地瘦。在籬牆柴扉農家小院裡,犬吠忽傳,不知誰人從風雪中回來。
不知此詩是作者行途借宿還是宿歇中作。
若是行途借宿。詩人行經芙蓉山,傍晚遇雪,即觀日暮、蒼山遠,即感天寒、白屋貧。蠻荒之地恰逢一處人家,詩人定是急往借宿。豈料旅人遠遠未抵,農家小院柴門中已傳出汪汪犬吠。主人聞此開門,兩人相交數語,詩人最終得以入住。「風雪夜歸人」可能是詩人經芙蓉山主人同意留宿後的最直接心理感受。此處是旅人躲避風雪夜極端天氣的溫暖港灣,其令詩人由黑至明、由寒變暖、由動轉安,猶如家一般,故而他不是過客而是歸人。
若是宿歇中作。詩人於芙蓉山農家小院安頓小住,其在傍晚暮色中遠觀蒼山,身感天地自然蒼莽、農屋周遭貧陋。院中小犬忽然向柴門狂吠,詩人隨即迎門,原來是結束勞作的房主在夜色中帶著風雪歸來了,等待他的是什麼呢?紅泥小火爐的溫暖,一壺熱酒,抑或家人的問候。
不論怎解。該詩都用朴實淺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寒山夜宿圖,有人將「風雪夜歸人」延伸到為生計奔波晚歸的人,他們在風雪交加險阻現實中的執著和奮進、樂觀和堅韌,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的眷戀。
筆者出生窮僻山村,對風雪夜歸人有切身體會,只不過歸人是否有壓力、精神勞頓?本人暫不得而知,因為寂然清空的山野農家生活少用「他識」。(文/王宜楷)
發佈留言